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环球艺览 | 130年,他们用流动的精神打造了什么?
环球艺览 | 130年,他们用流动的精神打造了什么?
家中五个孩子,而袭名荣真的却是三兄弟中小的一个。从初代传承至今的家族事业,徐徐走过了130年的岁月,七代之间,历经了岁月和朝代的变迁,只剩下“竹影堂荣真”的名号依然存在于时代的脉搏中,缓慢和坚定地跳动着。

不断地研习,不断地了解自己的未知,对技艺保持精进并能顺应潮流发展的人,在传统的匠人里并不多见。代代相传的手艺人日渐消逝,也正因如此,竹影堂荣真的延续才显得尤为珍贵。
Q: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您本人和您的金属工艺工坊。
A:我的(作家)工坊名为“竹影堂荣真”。此名由初代中村金吾所从事的刀饰制品起家,发展至明治时期的四代竹次郎,因手艺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由“有栖川宫殿下”赐名竹影堂荣真而沿袭至今。我于1973年15岁,高中毕业后正式入行,至今已有42年。
Q:从初代金吾到您已有七代,都由家族一脉相承吗?
A:从初代开始一直都是中村家的人在传承。四代竹次郎之前是初代金吾、二代伊兵卫和三代伊兵卫。竹影堂荣真这个名号是取自四代中村竹次郎的竹字,由我的祖父和父亲一路传承,而我是作为四世竹影堂荣真袭名的。
Q:对于可以传承七代的家族,让末子继承家业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A:重要的是对于从事的行业是否抱有兴趣。在如今的日本,代代相传的手艺人也在不断减少。因为无法维持生计而被迫转行,下功夫在保有主旨的前提下尽量顺应时代潮流,是决定能否继续传承的重要因素。竹影堂至今已经存续了130年,对此我也深感自豪。
Q:在您15岁入行时,就已对金属工艺抱有兴趣了吗?
A:我对于动手制作是一直抱有兴趣的,但直到30岁,才真正决定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15岁入行时,对于以后的人生并没有确定方向和目标。将近30岁,开始有了想要赶超他人的意识和创新的欲求。而在同一时期,感受深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制作金属工艺品,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与其相应的经营能力和规划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成本的上升,按照需求一味进行生产加工已不足以维持生计了。资金周转所需的经营能力和对制品未来走向的规划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仍然会收到要求制作我祖父设计的水壶的订单,作为传承和学习,这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我从数年前开始制作茶具,为了迎合茶道名家们的品味也下了很多功夫。比如通过茶具传达季节感,或传递故事性,而不仅仅是在之前的作品之上做出略微修改。自己同时作为艺术家起到的作用也在渐渐增大。
Q:现今社会和消费者评判制品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了?
A:对于制作者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面也相应地扩大了。辛苦制作出的茶具,如果不能发挥本来的作用,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个方面,从小被各种工具和制品的使用方法的耳濡目染,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直到将近30岁,才真正开始将相关经验活用,制作发表出自己独有的东西。
|
“制物育人”针对的不仅是消费者 同时也是手艺人
|
文化是不会消失的,即使重视的人少了,却依然存在。技艺也是一种文化,沿袭、巩固、演化,不停地“流动”着。

而制物不仅在传达美的思想,作品也承载了一个匠人对文化的体味和精神。不靠机械,一锤一锤打造出来的器物,通过每一个细节上的微小差异,营造出不同的效果,这样的心思需要被使用的人体会到,更重要的,需要制作人的感悟。藉由器物的流转,传递的也是一种文化。懂的人不怕少,怕不懂的人连了解的途径都失去了。

竹影堂荣真卖出的,如同一股承古至今的“气”,精神都在,唯有靠着“气”把人簇拥起来。人多了,“气”也就足了。为师如此,传承也是如此。
Q:对于委托方关于制品的要求,您是如何应对的?
A: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我的身份也会发生变化。在一直打交道的老客户眼中,我是一个手艺人,自然会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而在发布个人作品时,是展示我作为艺术家的想法和创意的舞台,他人的评价并不会左右我的制作。而制品是否得到认可,由我的创意和经验所决定。在展示制作的茶具时,必然会有很多茶道的相关人士到场。对我的作品表示异议的评价也常有耳闻,如果对于茶道没有足够的了解,势必不能服人。
Q:确实,在当今激烈的淘汰之中,您靠着什么样的制品才达到今天的成就呢?
A:我个人对于茶道情有独钟,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所以制品大多是茶具。不只局限于茶道,日本的本土文化有它独有的特点。在我看来,相较于西方“静止”的文化,日本有着“流动”的文化。
比如日本人挂于家中的画轴,就会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前的人们没有空调和暖炉,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人为地去应对。京都有句老话“天冷加一件就好,天热脱光都没用。”为了对应高温,建造了就算房间相邻,也能保证通风的住宅结构。装饰于房间里的画轴自然也要依据居住者的状态和心情进行更换。因此相异于西方挂于家中裱入画框的画作,日本基本是方便替换和收纳的画轴。日本的茶具也相异于西方的成套制品,每一件茶具都可以独立存在从而进行各式各样的组合。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如上述一般,在被限定的空间和范围内,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和变化,随时都是流动的。
Q:对于您制作的茶具,面向的顾客群主要是与茶道有关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您的作品比起一般人也有着更深的理解吗?
A:顾客光临本店必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一味追求曲高和寡,那这家店也就不会存续至今了。我常会细致地讲解茶具的作用和设计,来传达我的思想以方便顾客理解。面对日渐缩小的圈子,我一直秉承着“制物育人”的思想。
Q:这个“制物育人”的思想并不只是针对消费者,同时也面向制作者这一方吗?
A:没错,自然也包括在本店就职的员工。我出售的制品有九成以上都是完全由本店制成,同时坚持尽量不使用机械的手工制作。随着车床和机械的发展和进步,能靠手工进行制作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真的是好的趋势吗?
Q:机械生产和人为加工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对这种细微的差距敏感的人多吗?
A:由机械生产的制品都是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点。大多数人对于高价的手工制品并不理解,认为交由机械制作成本低又节省人力。而事实上,制作产品模具所需要的成本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再比如当今热门话题的3D打印技术,让人们产生了设计和生产其实很简单的误解,能够熟练操作这些机械的专门人士只是少数。而能通过细微变化来营造不同效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Q:重点还是培养怎样的人。听说您还在学校任教,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呢?
A:很多与我相似的人都不愿在大学任教,因为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学生拿去,用更低廉的造价对自己产生冲击。在我看来对于金属工艺来说,这个想法已经脱节于时代了。当今对于金属工艺有着理解和认知的人已为数不多,所以必须从扩大认知群体着手。

反观如陶器,因无法用机械生产,手工也就得以一直传承。在这个趋势之下,选择继续手工生产的人,都抱有着作为(作家)匠人的坚持。所以对于培养学生这一点,与其看做在增加同行竞争,不如看作在发展自己的拥簇。在学校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加深学生对于金属及其制法的了解。
常听人说干一行干个十年才能算是独当一面的手艺人,事实上专心去做一件事只需要一两年就能出成果,但要精益求精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恐怕要花上一辈子。我也还在学习和精进的路上。
|
比起个人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传承
|
15岁入行开始就成为这家工坊的代表,摒弃了以自己的名号生产,袭承了家族的名字。从此以传承者的身份,为了130年的声誉,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开拓新的知识。
Q:相较于您的本名,竹影堂荣真算是称号,这个称号对您有怎样特殊的含义呢?不希望用自己的本名赢得一些荣誉么?
A:这就是见解的不同了,对我袭名之前的作品抱有好感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对我而言将竹影堂荣真这个称号传承下去本身就具有它的意义。

印有我名字的作品仍有存货,但如果现在要将其出售,我也会放入竹影堂荣真的盒子里。因为现在的我是竹影堂荣真,由我手中出售的制品自然也是竹影堂荣真的制品,这两个名字对我来说是等价的。
Q:相较于您的本名,竹影堂荣真算是称号,这个称号对您有怎样特殊的含义呢?不希望用自己的本名赢得一些荣誉么?
A:这就是见解的不同了,对我袭名之前的作品抱有好感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对我而言将竹影堂荣真这个称号传承下去本身就具有它的意义。

印有我名字的作品仍有存货,但如果现在要将其出售,我也会放入竹影堂荣真的盒子里。因为现在的我是竹影堂荣真,由我手中出售的制品自然也是竹影堂荣真的制品,这两个名字对我来说是等价的。
比起个人的欲望,我更看重将竹影堂荣真这个称号传承下去。哪怕中村家没有能够袭名的后人,只要有我看中足以袭名的人,这个称号就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对于家族和朋友来说,我就是我,并不会发生改变。

3年之后我就60岁了,届时我将举办一次大型个人展览。我需要准备80件以上的作品,其中自然有之前的作品,不过为了制作新的作品我也没有精力去过分迎合市场需求。
年近60岁的竹影堂荣真,很快就要迎来新的阶段了,每一次的展览,对他而言,不是展现个人荣誉和作品的平台,而是让传承的作品,在旧有的基础上,跟随着潮流,增加的那一丝一毫的细节,被大众所看到。这是名号的荣耀。更是手工匠人的坚持,坚持不为机械化的浪潮所吞噬,坚持用手中的铁锤打出时代的烙印,缓慢却步履不停。竹影堂荣真也仅仅才走过130年,有着这种精神,也许再过130年,依然可以在时空中听到铁锤鸣击的声响。


只要一点点改变,茶壶就会变美哦~戳!下!图!
坤艮自在
1940粉丝
199864人气/1940赞/34收藏
图文:京都之间
ID:kyotokei

编辑:雅嫂
本栏目长期征稿,文章、线索、图片均可发送到这个邮箱liyue@shougongke.com。稿件被采用奖励50积分,非遗类奖励60积分!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