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程分类
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

教程>专题>鲜资讯>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
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
.
1 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
时间:2017年04月11日 ~ 2017年05月31日 每天 08:30 - 17:00
地点:北京 东城区 故宫博物院永寿宫
费用:60元(故宫博物院门票)


徽州传统工艺历久不衰、特色鲜明,历代被民间视为珍品,被宫廷征为贡品,经过不断创新与发展,至今仍被民众喜爱和追从,是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甄选了进驻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黄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歙砚、徽墨、徽笔、徽州漆器、万安罗盘、徽州竹雕、徽州三雕20位传承人的85件作品予以展示,寄望观众能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领略典雅精湛的古徽州工艺之美。展览紧扣徽州传统工艺主题,将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图片和徽州非遗传承人现代作品同时展出,用古今对比的方式来呈现徽州传统工艺的过去与现在,梳理徽州传统工艺的历史脉络与技艺特点。
2缘生妙有 随缘自在——吴卿金雕木刻精品展
时间:2017年04月19日-2017年04月29日
地点:京 东城区 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费用:免费
蚂蚁生态

1956年出生于台湾嘉义乡间的雕刻家吴卿,以大自然为本,以雕刻刀为笔,以真理追求为路,从精致木雕的钻研出发,走上金雕艺术的开创之路。四十余年间,精雕细琢,缘生妙有,随缘自在,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绝妙作品。


他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创新创意的大气魄,二十岁时说出:“别人做过的,我不做,别人想到而做不到的,我来做。”二十二岁时,更笃定地立下愿望,要“为艺术而创作”、“为真理而再作”,并且踏实地读经修为与实践。甚至在1987年于创作过程中,感悟到“当我全心专一工作时,时间好像也跟着停止了,好像进入永恒,深深地体悟了,把有限的生命转化在作品里面,成为永恒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证悟实相,才能超脱生死。”
无碍

从1983年以木雕蚂蚁雕刻展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一鸣惊人起始,吴卿超细密写实的风格,陆续展开了四个主题的系列创作:蚂蚁系列、禅意系列、生态系列、生死系列,交织成自然本源形体的精致阐发,以及抽象意念精湛语汇的体现升华。本展特择金雕与木雕菁华之作,透过实体具象,呈现创作者之修、之美、之艺。将吴卿依于自然、勤于修持而创造的美学与意涵,予以淬炼传达。
悲喜交集
行走的女人
3"Awkward Position 离境" 曹毕飞艺术首饰个展
时间:2017年04月15日-2017年05月16日
地点:上海 黄浦区 绍兴路20号1楼
费用:免费

讲解时间:开放日每天3场,每场15分钟。上午10:30,下午14:30以及16:30。

PS:虽然之前我们在M50的展览空间很大,但绍兴路的新址却是小而精,如果想要了解展览的更多知识,可以根据我们预定的讲解时间来安排参观时间,享受我们的vip式的服务。绍兴路乃上海四大文化名街,很安静很文艺,可以来逛逛这条旧上海出版一条街呢, 。
金属工艺与艺术首饰创作可以探索和反映创作者的文化与思想。而当手工艺者或创作者潜在的精神或理智上的需求来源于多元文化观念和结构体系的驱动时,创作者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文化语境里,个人金工与艺术首饰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

我的作品就希望呈现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织后的杂合状态。离开原初之地又不属于寄宿之地,游离精神与地域之中。展览作品希望通过设计的斟酌和工艺的细致能迅速捕捉观者的视线,同时在交流中给观者带来更多的背后故事和遐想。更重要的是,个人尝试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传统和创新之间、传统哲学与创作者经历之间的关系,并糅合彼此来创建有共同认知的含义但是又属于创作者个人表达的作品。
捕鱼#1 2013 高95mm x 宽300mm x 长335mm 925银,紫铜,镍银,珐琅,印刷纸,镜子,塑料,磁
罐子
2016 高 68mm x 宽 115mm x 长 495mm 澳洲奶粉,木胶,婴儿油,颜料,紫铜,银镀紫铜,
冲洗
2015 高 40mm X 宽84mm X 长130mm 黄铜,紫铜,不锈钢针
4自然的馈赠 生命的礼赞——Tinga Tinga艺术展
时间:2017年04月09日 ~ 2017年05月07日 每天 10:00 - 18:00
地点:北京 海淀区 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融科资讯中心A座
费用:免费

你恐怕还不知道这种艺术:最优秀的Tinga Tinga艺术品都在这儿了。
“绘画,一定要象奇迹一样。”—— 马克•罗斯科

有这样一种绘画艺术,它起源于非洲传统装饰房屋的壁画,它出自于民间画家之手。它色泽艳丽,画风质朴。它的名字很有趣:Tinga-Tinga。

起源

1937年,一个叫Edward Saidi Tingatinga的男孩诞生在坦桑尼亚南部一个农民家庭。就是这名男孩,日后就成为了这种土著艺术的鼻祖。他没有经过任何的正规学习,完全凭借对生活的理解与想法描绘他的所见所想。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二维的动物居多,每幅画都和一个传说或者和他所属的马库阿部落文化有关。他尝试着在木板上作画卖给外国观光客,意料之外地大受欢迎。

然而就在Edward Saidi Tingatinga 开始声名大噪,这种画作风格逐渐开始流行时,在1972的一场意外中,他悲剧地被警察误射杀害,年仅 40 岁。但是他留下的画作风格受到了很多非洲画家的追随,他们为了纪念他将这类画取名 “Tinga-Tinga”,并在达累斯萨拉姆成立了“Tinga-Tinga 艺术社区”。这里也成为了非洲画家的聚集地。自此,Tinga Tinga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派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从这个角度来讲,Edward Saidi Tingatinga开创了一个区域性的艺术时代。作为当代重要的组成部分,Tinga-Tinga作品感染着全世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人们。


解读Tinga-Tinga:事物的再次重构
Tinga-Tinga并没有采取一种简单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是将与自己日常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随手拈来,将那种简单、质朴的内容拼接与错置在一起,并非普通人生活或社会生活之外的东西,而是其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艺术表现方面来说,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其实是用了力的,只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并不留下文化指向的痕迹,这是别有的一种方式与境界。

Tinga-Tinga画家们在硬木板上涂上油画原料,也从西方绘画艺术获取了一些借鉴,比如颜料、四边画框、明暗对比关系等,但他们依然不讲究透视、不讲究写实,具有浓郁的原始装饰韵味。绘画语言通俗易懂,极具亲和力,魅力与震撼力自然而生。“Tinga-Tinga”艺术具有独特风情,构图饱满充实、设色大胆而细腻,色彩过渡自然柔和,用笔随意、自由、鲜活,又充满童趣。Tinga-Tinga艺术已经不再是通过以前的那种单纯用透视来看待事物,对于艺术家而言,作品的距离不再是地平线上的距离,而是心灵与灵魂之间的距离。Tinga-Tinga的作品跨越了文化、民族的界限,成为了一种共识,让看见Tinga-Tinga作品的人一眼就爱上它。

作为Tinga-Tinga艺术家,看待风景和生物并不像平常人一样那么现实,已经把风景和自然界的灵魂融为一体。Tinga-Tinga与写实是相反的,并不是看到景色把他画下来,这种艺术是概念性的,通过某种景象对艺术家内心产生的感触并表现出来。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感悟正如对亲人一般,对风景感悟不仅仅是存在物理上的感官,而是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切都变得特别繁忙,一切也变得更加的骚乱,有时候我们希望找到那么一个自然、单纯的空间。“Tinga-Tinga”艺术做得很好。它们通过色彩,通过绘画把对于自然元素的理解描绘的淋漓尽致。

▲ 上图 Mteko, 朝圣, 92cm*92cm
Tinga-Tinga的作品的是非常戏剧性的,把很多的元素都编织在了一起。比如《朝圣》这幅作品画面中有着强烈的非洲元素的符号,也有一些个人的观念、观点,暗藏隐喻,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意境,不违和的团结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画面中的构图是非常有意思的,张力十足,在比喻和抽象的模式之间表现了时间和地点的游移。通过绘画,阐释自然天地,宇宙,藉以表达人们生活真善美的细致和心灵。
注视

▲ 《注视》
而《注视》这幅展览作品,其画面中的颜色、线条、形状都可以视为具有纯粹化倾向的抽象对象来观看和欣赏,而且具有一定的语言品质,不落俗套,在看似轻松的视觉关系中释放着微妙的张力。对于艺术家来说,直觉一直是通向未知领域的桥梁,给艺术家以重要启示,由此唤起一切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进而洞悟生命的形式与意义。
▲ Lewis, 空幻, 58cm*80cm
《空幻》——外在形态是灵魂的监狱。画面适时失真,视同剪影般。简净的图式构成传递出难以触及的意味:斑斓的幻觉。艺术家用近乎荒诞的方式,用纯粹理性框定绝对自由,从中引述灵与肉的悖逆、纠结与对抗。
▲ Mangula, 动与静, 50cm*70cm
《动与静》刻画了具有深刻启示的一瞬: 众人展翅唯我伫立。暗红色彩铺满的画面中,一枝独秀的蓝,傲视群雄。艺术家借此作品充分体现主题的动感、协调性并创造出更加新颖的构图。画中的情境容易使人沉浸在某种经历的追忆之中,不时陷入空幻的想象中。那种与现实形象若即若离的艺术状态会缠绕着观者的心绪。
|
新闻热点
|
|
台湾南投:竹艺大师李荣烈的手艺传承
|
4月17日,李荣烈(右)在竹艺工坊对弟子进行指导。今年82岁的李荣烈是中国台湾南投县草屯镇一名竹艺大师,从事竹艺创作60多年。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李荣烈成立竹艺工坊,向弟子传授毕生所学的竹器制作工艺,还积极推介、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老手艺。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4月17日,李荣烈的弟子在竹艺工坊制作竹艺作品。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来源:新华社)
人就是这样,偶尔觉得活着真好,偶尔觉得死了也不错。所以只能在觉得“死了也不错”的时候,默默提醒自己,还记得“活着真好”的时刻吗?再等等,它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了。
——赫恩曼妮
编辑:包子君
本栏目长期征稿,文章、线索、图片均可发送至邮箱liyue@shougongke.com,具体投稿要求请在公众号微信下方对话框输入“投稿”获得。
分享到:
其他热门专题